珍惜人生的平静时刻

b2429dae-6821-4fb0-b09b-45d9169e993e.jpg.jpg
(视觉中国)

林乐■

米兰·昆德拉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写道:“也许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是生活最为充实的象征,负担越沉重,我们的生活也就越贴近大地,越趋近真切和实在。”对于普通人而言,随负担而来的真实痛苦,才会让人生尝遍酸甜苦辣后生出宝贵经验,成为镌刻一生刻骨铭心的回忆。正因为如此,风雨过后的平静才显得格外难得,这是焕然一新的安宁时刻。

在初三毕业那年,意外听到语文老师对我作文水平的评价,她说我的人生太平,写的文章没有内容。这番评价很中肯,在自我意识萌芽的最初阶段,我没有受到外界事物过多的刺激,没有对世界丰富的感受,自然也就没有启迪太多大脑智慧的发展,更不会产生独特的见解。

在学习这条路上,我没有学到拔尖的水平,但也没有太差,后来我一路考到了研究生。而人生的道理,因为落下太多不得不在我进入社会之前一次性补齐,我的研究生生活因此经历了一场大震荡。首先是母亲的离世,在此之前她经受了四年的疾病折磨,当我第一次听到母亲剩余的生命时间时,死亡从遥远的地方瞬间降临,没做好准备的我被深深的恐惧和震惊裹挟,只剩下眼泪止不住地流。母亲生命的延续比医生预测的时间长一些,在我即将启程读研的前几天,她曾问我能不能晚些入学,此时我还没有察觉到她身体的变化,事后想来她早就感知到了生命的极限,从小和她关系不够亲近的我,在这时候实现了“70后”和“90后”两代女性的和解,我理解了她的经历,明白了她的敏感,感受到她的遗憾,她在我身上看到了希望。在我入学一个月的时候,她的病情突然恶化,就这样永远离开了。此后两年的时间,我没办法和任何人提起她,仅仅是想到内心就格外痛苦,往往还没开口,泪水就先滴落,便不再说话了。后来,我开始懂得人类永恒课题探讨的伟大意义,在诸如爱、死亡、自由、理性等话题中探索人类存在的意义,关于这些话题的书籍便成了治愈的良药。

读研期间,班级的同学大多数家境殷实,而我的家庭本来底子就差,再加上一些打击,我与同学们的差距就更大了。但这座魔幻的城市还是为我提供了很多机会,学校低调的气质不断浸润着我,我整个人的思维仿佛得到了重塑,就这样看待事物的方式在一点一点的经历中变得清晰起来,对社会的认识和人生规划这些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有了自己的一套见解和判断。

毕业后,我选择留在上海,就像余华所写,住在别人的城市。然而,要留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毕业季漫长的求职并不顺利,简历投递后收到了一封封拒绝信,顶着炎热的太阳去面试后被告知有其他心仪候选人,一次次的奔波并没有换来想要的结果,付出的努力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这期间需要不断克服冒出来的焦虑,打消自我怀疑的念头,整理好沮丧的心情,没有后盾也要勇往直前,或许是上天的眷顾,在毕业季的小尾巴,我终于找到了一份合适的工作。

工作后,一切渐渐步入正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在远离家乡和亲人的地方,我过上了梦寐以求的生活,非工作日期间随时可以启程的旅行,和朋友的每周小聚,有大把属于自己的时间,暂时不用去承担人生的责任。而我的感知能力似乎弱化了很多,曾经面试失败后坐在火车上听到那首让我痛哭流涕的歌曲,似乎再也无法激起心中的涟漪,那些具体的、复杂的心情被抽离,再也咀嚼不起来了。

现在的生活,好平静。

可我很珍惜当下的平静阶段,它本身也是一种人生状态,人生并不总是一帆风顺,在人生排满的时间表里很难有平静的时刻,当你可以选择一种相对平静的生活方式时,请尽情地享受它,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很无聊枯燥,但顺着生活的褶皱还是能品味出一些乐趣。在夏日的午后,阳台上的发财树享受着太阳带来的光和温度,旁边的黄玫瑰喝饱了水肆意地盛开,人悠闲地坐在桌子前摊开书,小口抿着咖啡,这岁月也变得温柔诗意了起来。

评论

等风等雨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