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生成)
■陈燕芳
在一个被暖阳浸透的春日午后,我邂逅了一处别样的烧饼摊。一段关于平凡与坚守的故事,在春风中也就缓缓铺陈开来。
泉秀街道在春风的轻抚下,从沉睡中苏醒。高山榕抖落了冬日的倦怠,洋紫荆也在枝头悄然萌动,嫩绿的新芽如生命的使者,诉说着新生的奇迹。我伫立在十字路口,眼前是车水马龙的繁华盛景。顺着导航的指引,我拐进一条小巷。刹那间,一个烧饼摊映入我眼帘。它隐匿于马路边,毫不起眼,摊主是一对年逾古稀的老人。只是匆匆一瞥,那摊位便如磁石般吸引了我。心底有个声音在轻唤,敦促我去探寻他们背后的故事。于是,次日忙完琐事,我便迫不及待地踱步前往,寻觅那个烧饼摊。
它依旧在昨日的那个位置,似在有意无意地等候着我。这是一个简易的摊位,与周围热闹非凡的烟火人间相比,这个摊位仿佛被按下了慢放键,散发着宁静祥和的气息,与快节奏的城市显得格格不入。我走近时,摊主爷爷正坐在一张红色塑料凳上,手持旧了的不锈钢保温瓶,悠然地喝着水。摊主奶奶系着干净的围裙,专注地为烤好的烧饼翻面加热。
我轻声说道:“我要两张烧饼。”爷爷立刻起身,快步走来准备打包。等待的间隙,我忍不住与两位老人攀谈起来。奶奶微笑着,脸上的皱纹里藏着岁月的故事:“我们俩都七十多岁啦,卖了一辈子烧饼,也就只会做这个。来泉州都二三十年了,孩子们也在这儿扎下了根。每天能卖四五十个,能有两百来块收入,够我们老两口过日子啦,也不拖累孩子。”爷爷接着说:“每天下午三四点出摊,晚上七八点就回去,早卖完就早收摊。我们可喜欢泉州了,这座城市给了我们新的家,闽南人的热情和拼搏劲儿,让我们觉着自己还没那么老呢……”听着他们的日常,一股暖流在我心间缓缓流淌。
我静静地看着两位老人,爷爷从烧着炭火的铁炉中熟练地取出烧饼,奶奶则迅速地打包装袋。他们之间没有多余的言语,却配合得默契十足,这是相濡以沫几十年才有的默契。在这熙熙攘攘的街头,他们就是一幅静谧的画,虽略显孤独,却处处洋溢着生活的气息。
告别这个有温度的小摊,我咬了一口手中的烧饼。这烧饼没有花哨的调味,看似平凡无奇,却有着独特的香味,入口香脆,值得细细品味。这对老夫妇的坚守与热爱让我深深动容。他们看似孤独,实则拥有彼此,在细水长流的岁月里,守着一方宁静的小天地。小小的烧饼摊,承载着他们的生计,也是他们与社会对话的独特方式。一张张亲手制作的烧饼,饱含着对生活最质朴的热爱。即便上了年岁,他们依然散发着自己的光和热,这是对这座城市无声的坚守与深情的致敬,温暖了岁岁年年的时光。
0 条评论